采取
词语解释
采取[ cǎi qǔ ]
⒈ 采纳听取;选取实施;采摘;收取。
例采取菱角。
英adopt; employ; take;
引证解释
⒈ 搜集选取;采用。
引《汉书·刘向传》:“故採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
⒉ 采伐;采摘;开采。
引《元典章·户部二·官吏》:“合用柴薪,斟酌周岁可用数目,於农隙时……差倩人力騐数採取。”
《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 后被 鄔梨 差往 石室山 採取木石。”
清 朱仕琇 《重游灵应峰记》:“峰上古木万株,多产药卉,邨人採取之。”
1. 采集;收取。 《汉书·王莽传中》:“命县官酤酒,卖盐铁器,铸钱,诸采取名山大泽众物者税之。”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其日,降甘露於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
《续资治通鉴·元仁宗延祐七年》:“开 燕南、山东 河泊之禁,听民采取。”
⒊ 择取;选用。
引汉 王充 《论衡·书解》:“能令其言可行,不能使人必采取之矣。”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
清 顾炎武 《桃叶歌》:“越州 女子颜如花,中官采取来天家。”
国语辞典
采取[ cǎi qǔ ]
⒈ 选择取用。
引《汉书·卷三六·刘向传》:「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
《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后被邬梨差往石室山采取木石。」
近选取 采纳 采用
分字解释
造句
1.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了了之。
2.我无法向你们预测俄国将采取何种行动。此事扑朔迷离,玄之又玄:但或有蛛丝马迹可循,即俄国之国家利益。
3.同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叫停,不能让此种不明不白的收费大行其道,任性妄为。
4.对脉动真空灭菌器的应用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具体阐述针对脉动真空灭菌器的应用风险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5.只要给自已带来信心,采取一些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6.为了理想采取一种生活态度,并且具有信心,受到什么样的折磨也不更改,可是在饥寒交迫。这种生活无法维持时,信心发生动摇,但是经过一度思索,仍然坚持下去,在这决断的一瞬间,显示出崇高的人生意义。
7.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8.老板没有采取任何意见,我们没有充耳不闻。
9.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人总不能无所事事,人生必须有目标,必须采取行动!但是,聪明人的人知道,目标必须切合实际,行动也必须积极有效。不能为了出风头或一时痛快而不顾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10.或许,我们从困境中学到的事情比从成功中学到的更多,睛天霹雳令我们更专注,并且积极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