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
词语解释
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⒈ 弓箭发射后未受伤害而幸存的鸟。比喻因受惊恐而警觉特别灵敏的人,也指惊慌失措的样子。
英a badly frightened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语本《战国策·楚策四》:“更羸 舆 魏王 处 京臺 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 谓 魏王 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 更羸 以虚发而下之。
引魏王 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 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羣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晋书·王鉴传》:“黷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方氏 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西太后、荣禄 一伙人,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早成惊弓之鸟。”
亦作“惊弦之鸟”。 《穀梁传·成公二年》“齐侯 使国佐如师” 唐 杨士勋 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
国语辞典
惊弓之鸟[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⒈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也作「伤弓之鸟」。
引《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
近心有余悸
反初生之犊
最近近义词查询:
邪恶的近义词(xié è)
中断的近义词(zhōng duàn)
黑白的近义词(hēi bái)
接触的近义词(jiē chù)
奋发的近义词(fèn fā)
机敏的近义词(jī mǐn)
搁置的近义词(gē zhì)
限期的近义词(xiàn qī)
道教的近义词(dào jiào)
结果的近义词(jiē guǒ)
体贴的近义词(tǐ tiē)
平日的近义词(píng rì)
特级的近义词(tè jí)
方才的近义词(fāng cái)
柔软的近义词(róu ruǎn)
对于的近义词(duì yú)
依次的近义词(yī cì)
主顾的近义词(zhǔ gù)
成就的近义词(chéng jiù)
激战的近义词(jī zhàn)
好久的近义词(hǎo jiǔ)
讴歌的近义词(ōu gē)
明显的近义词(míng xiǎn)
不同凡响的近义词(bù tóng fán xiǎng)
土产的近义词(tǔ chǎ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dí bǎi chóng敌百虫
- wén xuǎn文选
- dòng qíng动情
- jī cǎo chí积草池
- qīn shàng chéng qīn亲上成亲
- xuàn mù què旋木雀
- chí yǒu持有
- nián mài年迈
- shí huà shí shuō实话实说
- zhī jī shí榰机石
- pī fā批发
- tiān píng天平
- shǒu zhèng bù náo守正不挠
- sè tiān色天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警百
- pū píng铺平
- bù dāng不当
- huàn yī jú浣衣局
- shàng fāng jiàn上方剑
- xiàng sheng相声
- jī shí积时
- xián shì贤士
- zhǐ néng只能
- jīn rì今日